常規(guī)食用菌生產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工廠化生產,但對設施條件要求較高,一般投資都在上千萬元以上,因此發(fā)展有局限性,不宜大范圍推廣;另一種是家庭式生產模式,主要以溫室、大棚為栽培場所,菇房和生產設備相對比較簡陋,散布在近郊各區(qū),難以規(guī);a,而且每畝菇棚投入需要5萬元以上,大面積發(fā)展同樣受限。這兩種固定設施的生產模式由于連年生產,容易造成環(huán)境惡化,雜菌叢生,病害加重,造成減產甚至絕收;防病用藥還有造成產品污染、農藥超標的危險。
北京擁有各種林地約1000萬畝;適合栽培食用菌的平原速生林有120萬畝左右。利用林地進行食用菌生產具有很大的發(fā)展優(yōu)勢,一是林地資源豐富,取之不盡,可大面積規(guī);N植。發(fā)展食用菌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可以緩解農林爭地的矛盾。二是林地枝繁葉茂,樹冠遮蔭,無須建房搭棚保溫,減少了設施投資成本;三是林間氧氣含量充足,比林外溫度低、溫差大、空氣濕度大,適合食用菌生長,生長條件來源于自然,無需人工創(chuàng)造氣候條件,管理粗放,省工省力。四是林地空氣清新,沒有污染,可以生產無公害食品,生產的食用菌品質好,菇味濃,營養(yǎng)豐富。五是食用菌生產用過的廢料可以用作燃料,也可直接為林木生長提供有機肥,既可以促進樹木生長,也減少了廢料處理,符合生態(tài)農業(yè)的要求。
林地食用菌栽培就是把已經發(fā)好菌絲的菌棒(料)堆放在林間空地里進行仿野生式生產。林地生產食用菌可以獲得較高的收入,一畝林地一般可獲得效益5000元以上,高的可達2萬元以上,效益高于種植其它農作物。由于效益很好,今年京郊栽培面積迅速增加,通州1萬畝,房山和順義都超過1000畝。
栽培方式:選擇4~5年生遮蔭達到70%以上的人工速生林地(樹勢偏弱的林地可適當增加遮陽網等輔助措施,以改善遮蔭度),將提前準備好的食用菌棒(要求發(fā)好菌或接種點菌絲連成片的菌棒)或堆漚好的菌料,在4-8月移入林地,即可進行食用菌生產。入林時間:白靈菇3月下旬—4月底;香菇4月中旬—5月底;木耳、平菇5月上旬—6月底;雙抱菇7月初—8月初。白靈菇采取地埋方式,即在林地內做1.5-2米的平畦,將菌棒平放在畦內,覆土2厘米左右,可延長供應期2個月左右,并實現(xiàn)循環(huán)再次利用;香菇和木耳采取單擺式栽培,或結合觀光農業(yè)進行架式栽培,方便游客觀賞和采摘;平菇采取地埋或墻式栽培;雙孢菇采用地埋式栽培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菌棒入林后注意調控林地溫度和濕度,最大限度滿足食用菌生長需要,實現(xiàn)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