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與黔東南的侗家苗寨有一種特殊的米豆腐,這種米豆腐制成后用清水浸泡著,食用時隨取隨用,可存放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之久,風味獨特,清涼適口。其制作方法如下:
1.備料 以5公斤大米為例。選取新鮮純凈的草木灰3公斤,無草木灰可用食用堿200克或石灰400克代替。
2.浸米 先將草木灰或食用堿溶于5千克溫水(約50℃)中,澄清后,倒出上層清液用于浸泡大米,大米須浸泡24小時左右,達到米粒吸水充分,顏色金黃。若顏色不黃說明用堿量不夠,須繼續(xù)加堿浸泡。
3.磨粉或打漿 把浸泡好的大米用清水淘洗一次,再用石磨或機械磨成粉或漿。磨漿時加水不宜過多,以漿汁粘稠又能流動為宜。如果漿液太稀,煮熟后就成不了豆腐塊。
4.煮漿 把米粉調成濃漿,盛于鍋內用溫火燒煮,邊煮邊攪拌以免起疙瘩,豆腐塊的軟硬可以用加水量來調制。這種米豆腐比普通豆腐稍硬一點為好。煮至半熟時倒入盆內趁熱和成饅頭狀的團塊。
5.蒸熟 把和成團塊的米豆腐迅速放入蒸籠內大火蒸熟,以熟透為宜。
6.存放 熟透的米豆腐冷卻后,盛于缸或盆內加清水浸泡,置于陰涼處。
7.食用 食用時取出米豆腐塊,切成顆粒狀,用清水漂洗一下,或置開水鍋內煮沸2分鐘,撈出加上調料就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