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20多種放線菌可以引起馬鈴薯普通瘡痂病。白俄羅斯比較普遍的放線菌有三種:直絲白色放線菌、球泡放線菌、灰色放線菌。根據(jù)文獻(xiàn)資料,各種瘡痂病病原菌的危害性依土壤濕度不一樣。我們研究了灌水對普通瘡痂病和馬鈴薯產(chǎn)量的影響。1971--1972年,在白俄羅斯馬鈴薯和果樹科學(xué)研究所試驗(yàn)站進(jìn)行了田間試驗(yàn)。供試馬鈴薯品種為KaH,土壤為中腐殖質(zhì)生草灰化土。l 976--l 978年,在白俄羅斯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試驗(yàn)站進(jìn)行了重復(fù)試驗(yàn)。供試馬鈴薯品種為“Of ou e x”,土壤為少腐殖質(zhì)生草灰化土。小區(qū)核算面積為49平方米,設(shè)6次重復(fù)。塊莖形成以前和形成期間進(jìn)行灌水。生長期間灌水4次,每隔7-10天灌水一次,用人工降雨機(jī)組進(jìn)行灌水。灌水以前,根據(jù)土壤持水量,容積重計(jì)算土層深度和土壤濕度以決定灌水量。每公頃的灌水量為190一280立方米。 多年的試驗(yàn)資料表明,在白俄羅斯,在馬鈴薯塊莖形成以前和形成期間進(jìn)行灌水抑制了普通瘡痂病的發(fā)育,提高了馬鈴薯塊莖的產(chǎn)量(表1表2)。l 971--1972年,在土壤 濕度占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8--80%的條件下,K ax品種瘡痂病的發(fā)病率降低了 0.3倍,塊莖產(chǎn)量每公頃增加了38公擔(dān)。l 976--l 978年,在對OroH中熟馬鈴薯品種的試驗(yàn)中也獲得了相同的資料。
表1 灌水對瘡痂病菌發(fā)育與產(chǎn)量的關(guān)系
處 |
土壤濕度,占田間 最大持水量的 % |
病 菌 發(fā) 育 (%) |
產(chǎn) 量 (公擔(dān)/公頃) |
增 產(chǎn) 量 (公擔(dān)/公頃) |
|||||||||||||||||||||
理 |
1971年 |
l972年 |
平 均 |
1972年 |
1972年 |
平 均 |
1971年 |
1972年 |
平 均 |
l971年 |
1972年 |
平 均 |
|||||||||||||
灌水4次 |
80.0 |
81.6 |
80.8 |
23.9 |
31.3 |
27.5 |
382.3 |
296.8 |
339.5 |
65.1 |
30.S |
47.7 |
|||||||||||||
對 照 (不灌水) |
62.2 |
72.3 |
67.2 |
41.6 |
42.5 |
42.0 |
3l 7.2 |
266.5 |
291.8 |
-- |
-- |
-- |
|||||||||||||
表2 灌水對瘡痂病菌發(fā)育與產(chǎn)量的關(guān)系 |
|||||||||||||||||||||||||
處 |
土壤濕度,占田間 最大持水量的 % |
病 菌 發(fā) 育 (%) |
產(chǎn)量 (公擔(dān)/公頃) |
增 產(chǎn) 量 (公擔(dān)/公頃) |
|||||||||||||||||||||
理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平均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平均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平均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平均 |
|||||||||
灌水 4次 |
78.8 |
80.2 |
81.7 |
80.2 |
25.2 |
21.2 |
27.6 |
24.7 |
325.7 |
337.2 |
322.9 |
328.8 |
40.3 |
35.5 |
38.4 |
38.1 |
|||||||||
對 照 (不灌水) |
59.7 |
60.5 |
65.5 |
61.9 |
65.8 |
57.6 |
62.3 |
61.9 |
285.4 |
302.3 |
284.5 |
290.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