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PRB.0377 |
圖 例 |
|
|
中文學名 | 白杵蘑菇 | |||
拉丁學名 | Agaricus nivescens Moeller | |||
中文別名 | 杵子蘑、白杵子(內(nèi)蒙古) | |||
同物異名 | ||||
分類地位 | 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 | |||
形態(tài)特征 | 子實體中等或較大。菌蓋直徑6-10(15)cm,初半球形,中部扁平,后開展,常具輕微龜裂,有絲光,白色或淡黃色,傷變檸檬黃色,光滑,有時邊緣稍帶絨毛并常留有菌幕殘片。菌肉白色,厚,傷變淡乳黃色,略帶杏仁味。褶菌長時間色淡,后變橙肉色到黑褐色,褶緣色淡,密,窄,離生,不等長。菌柄長6-10cm,粗3-5cm,圓柱狀或下部稍粗,有少數(shù)白色圓鱗或絲狀纖毛,老時光滑,可變中空,傷變檸檬黃色。菌環(huán)單層,白色,厚,生菌柄中部,上面稍有褶紋,下面有白色鱗片,后變淺褐色。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卵圓形,廣橢圓形,光滑,5.5-7μm×4.5-5.5μm。褶緣囊體淡黃色,卵圓形,9-15.6μm×6.5-12.5μm。 | |||
生態(tài)習性 | 秋季在草原上,可形成蘑菇圈,群生或散生。 | |||
分布地區(qū) | 河北、內(nèi)蒙古、新疆等地。 | |||
經(jīng) 濟 用 途 |
可食用。當?shù)囟嗖墒,并見于市場。尤其張北草原的群眾,每到產(chǎn)菇時節(jié)大量收集后風干或曬干儲藏或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