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PRB.0255 |
圖
例
|
|
中文學名 |
片鱗鵝膏菌 |
拉丁學名 |
Amanita agglutinata (Berk. et Curt.) Lloyd |
中文別名 |
片鱗托柄菇 |
同物異名 |
|
圖 255 片鱗鵝膏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
分類地位 |
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 |
形態(tài)特征 |
子實體中等大。初期污白色,后變土黃至土褐色,無菌環(huán),具較大的苞狀菌托。菌蓋扁半球形變至近平展,中部稍下凹,蓋表面附有大片粉質(zhì)鱗片,直徑可達5-8cm,邊緣有不明顯的短條棱。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后變污白色至帶褐色,褶緣似有粉粒。離生,不等長,小菌褶似刀切狀。菌柄細長,圓柱形,長5-11cm,粗可達0.8-1cm,表面似有細粉末,內(nèi)部實心,基部膨大,菌托袋狀。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寬橢圓形至卵圓形,內(nèi)含顆粒狀物,8-12.7μm×6-8.8μm,糊性反應(yīng)。 |
生態(tài)習性 |
夏秋季多在闊葉林中地上分散或單個生長。 |
分布地區(qū) |
吉林、河北、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 |
經(jīng)
濟
用
途
|
在四川等地區(qū)群眾視為毒菌。據(jù)報導(dǎo)含有毒肽(phallotoxins)類毒素及毒蠅堿(muscarine)等。此菌可藥用,制成“舒筋丸”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此種有毒,且不可單獨入藥。本菌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與櫟、栗等形成外生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