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河盆景發(fā)展的歷史
花鄉(xiāng)第一鎮(zhèn)新河名自不知何時在此形成的一條反置s形河流_新條河,它是源自沂蒙山區(qū)的一條大河的支流,它的走向很象傳統(tǒng)中國盆景中常用的滾枝法造型的枝干,也許這個原因孕育了河兩岸別居一格的新河盆景藝術.
新河盆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乾隆年間,據民間傳說新河有一胡老先生在乾隆年間任翰林,由于學問高,人品好,為官清,深得皇上賞識,有一天在御花園陪皇上游園,來到一棵地柏盆景前見該 盆景 造型奇特,形象生動如一蝸牛望月,很富詩意。胡翰林駐足不前,仔細觀看,贊不絕口。
皇上見他很喜歡,就把該盆景賜予他。后來由于翰林看不慣封建官場,放棄仕途,就帶上這棵盆景告老還了鄉(xiāng)。
現(xiàn)在,新河確存在該名的一棵古地柏盆景,是否是翰林所帶之物且不論,但地柏在新河生長特好也許是新河地靈人杰吧!以這一方為據,新河盆景制作歷史有300年左右。
新河盆景形成一定地方風格是清末至民國由于當時時局動蕩,很多新河回鄉(xiāng)的文人和紳士無所事是.由于對當局不滿,多以物寄志,故新河盆景 得以大發(fā)展,因受揚派以及文人作風的影響,新河盆景多以文人式為主兼揚派風格而自成一家.
在新河盆景的代表人物中,有一位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的陸會難先生.早年祖上為清朝地方稅務官,到他這一輩,家 庭也和清政府一樣走向沒落.為了生存他曾學過武術,民國早期 ,沭陽師范畢業(yè)后從軍,他走南闖北,目睹了軍閥混戰(zhàn)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災難,憤然離開舊軍隊回地方從教?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日偽政府請他做官,他推托家中老母多病孩子又小.國民黨請他做官,他僅做了三天高流區(qū)區(qū)長就推病掛印辭職,從此在家甘守清貧專心從教,研究學問,練書法,看祖上留下的古樹樁盆景過上了田園生活,他覺得草書和盆景制作有很多相似之處,故其盆景作品遒勁有力,帶有狂草風味。由于其一生好朋好友,而其朋友多為當地盆景界名士,他們經 常在一起切磋書法詩文以及盆景技藝 ,因而使自已的盆景風格獨具個性,他認為盆景制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立意要高遠。盆景制作取勢要"蒼險",姿態(tài)要"老",韻味要"古",形要"瘦"即露骨,這種觀點反映出清高意識的文人盆景的基本特征。其經常運用有手法有:滾枝法,借枝法,滾枝兼截枝。典型作品用飛掛枝,子建枝,飄枝來激活當時本地常用的片層式呆板造型。其作品在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中大都損失,目前所剩作品不多,其代表作為一棵近150年的古刺柏和一棵近來60年的黃楊,現(xiàn)陳列于"陸氏園藝園"。當時在新河盆景屆較有名氣還有:胡育才,胡.......
建國后新河盆景屆人才倍出,如:陸劭,胡玉谷,胡珊等人,其中相當部分人仍師承先人。雖然盆景作品制作技藝很高,但缺少創(chuàng)新,當然在此之間也不乏名作力作誕生,如陸氏園藝園在師法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吸取國內外諸多名家經驗與本地盆景制作技藝有機結合,使其盆景制作立意高遠且具有時代氣息而不失古典美,代表了新河盆景的高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已盆景的藝術品位,陸氏盆景繼承人陸氏園藝園主管_陸劭先生,在從教期間還幾上泰山,黃山,曲阜孔林師法自然,使自己的作品融人的思想與自然于一體,在盆景造型上著重意的追求,審美要求氣韻生動,應物寫形,使其作品具有"身之所容,目之所矚,意之所游"三個層次.在追求自然美的探索中,陸氏園藝園的盆景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由于經濟實力提高,沭陽交通業(yè)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國道205橫穿其間,在沂長鐵路峻工通車不久,京滬高速路又穿境而過,并全線通車,這就進一步帶動沭陽經濟快速發(fā)展,而在這三大交通動脈旁的新河鎮(zhèn)迎來了千年不遇的難得機會,新河很多新的盆景藝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吸取全國各地盆景技藝之長,補已之短,在與外界交流中,深感盆景要有藝術性,時代美感,由于他們的辛勤努力,使新河盆景成為具有獨特風格的盆景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