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龍栽培技術 穿龍薯蕷Dioscoreanipponica Makino,為薯蕷科植物,別名:野山藥、串地龍、地龍骨、穿山龍等。本植物具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風止痛功能。主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風寒濕痹。主產(chǎn)于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此植物根莖含薯蕷皂甙元是合成各種類型的避孕藥和甾體激素類藥物重要的原料。東北地區(qū)穿山龍資源豐富,薯蕷皂素純度高,含量為2%-2.4%左右。
穿山龍為纏繞藤木。根狀莖橫生,圓柱形,多分枝,栓皮層顯著剝離。莖左旋,近無毛,長達5米。單葉互生,葉柄長10-15厘米,寬9-13厘米;葉片掌狀心形,變化較大,莖基部葉長10-15厘米,寬9-20厘米,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項端葉片小,近于全緣,葉表黃綠色,有光澤,無毛或稀疏的白色柔毛,尤以脈上較深。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為腋生的穗狀花序,花序基部常由2-4朵集成小傘狀,至花序頂端常為單花,苞片披針形,頂端漸尖,短于花被,花被碟形,6裂,裂片頂端純圓,雄蕊6枚,著生于花被裂片的中央,藥內向。雌花序穗狀,單生,雌花具有退化雄蕊,有時雄蕊退化又留有花絲,雌蕊柱頭了裂,裂片再2裂。蒴果成熟后桔黃色,三棱形,頂端凹入,基部近圓形,每棱翅狀,大小不一,一般長約2厘米,寬約1.5厘米,種子每室2枚,有時僅1枚發(fā)育,羞生于中軸基部,四周有不等的薄膜狀翅,上方呈長方形,長約比寬大2倍,花期6-8月,果期8-10月份。
穿山龍常生于山腰的河谷兩側半陰半陽的山坡灌木叢中種稀疏雜木林內及林緣,而在山脊路旁及亂石覆蓋的灌木叢中較少,喜肥沃、疏松、濕潤、腐殖較深厚的黃礫壤土和黑礫壤上,適應性強,耐嚴寒,耐旱性極強,適宜生長濕度為12℃-25℃。對于土壤要求不嚴,常分布在海拔100米-1700米,集中在300米-900米間。我國適宜栽培地區(qū)東北、華北和華中等地區(qū)。
穿山龍無性繁殖:穿山龍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以中等肥力的砂壤土最好,土壤酸堿度以弱堿至弱酸性較為宜。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壤土上生長更好。一般深耕3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細。 對比較貧瘠的土地,可以通過實用有機肥,來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理化性狀。有機肥如堆肥、廄肥、草炭等,必須經(jīng)過充分腐熟后施用,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每畝可施用10-20米3腐熟的有機肥。
穿山龍有性繁殖:宜采收8月以前開花所形成的種子作為繁殖材料,此時種子成熟率高。成熟的種子為棕褐色、扁平、橢圓形,具膜翅,種子千粒重9.62g,發(fā)芽率40%-50%。發(fā)芽溫度為20-30℃,有足夠濕度(土壤含水量16%-19.6%),約25-28天出苗,如溫度低10℃或高于30℃,則種子發(fā)芽受到抑制。
試驗證明,種子經(jīng)低濕層積處理(1℃-3℃處理30天-45天,播種后可使種子發(fā)芽提早到9-10天,發(fā)芽率可達80%-91%。
種植技術:選地與整地,根莖主要分布于土壤土層,宜先取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每畝施基肥3000-4000千克,深耕30厘米,耙細整平,做寬1.2 -1.5米的畦。適合干旱少雨的山區(qū)坡地種植,也可以大田種植,積水洼地不可種植。
種子繁殖:播種期以冬季播最好,出苗率高,其次為春播4月上旬,床播,將種子均勻的播床面上,覆土1.5-2厘米后稍加鎮(zhèn)壓,復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春播25天左右可出苗。培育一年,翌年春按行株距40厘米×30厘米或50×30厘米移栽。開溝10厘米深。每畝5000-6000株左右。
根莖繁殖:春季幼苗萌芽前,將苗根莖挖出,將幼嫩根莖按行株距40×30厘米或45×30厘米,開溝深10厘米深,然后根莖擺放穴內,覆土壓實,澆水,15天左右了苗,根莖繁殖不用做畦,深耕30厘米,耙細整平即可。
田間管理:播種苗,待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間去細弱和過密的幼苗。同時進行松土除草,每年進行2-3次(也可用化學藥品進行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此時進行追肥一次,施用農(nóng)家肥,每畝1000千克。第二年、第三年植株生長加快,每年追肥2次。當小苗長20-30厘米時要用竹竿或樹枝搭架,架高1.8-2米,讓莖蔓纏繞架上生長,為減少影響光照適當剪去過密和過長的莖蔓。另外,注意蟲害防治。
穿山龍效益分析:穿山龍栽培的適宜密度為每畝5000-6000株。一年苗移栽當年秋可長至鮮重3.5-6兩,第二年鮮重可達1-1.5市斤,第三年平均2斤以上。畝產(chǎn)鮮品1萬斤以上,干品2500公斤。穿山龍以種子繁殖4年,根莖繁殖3年即可采挖。挖出根莖,去掉外皮及須根,切寸段后曬干或烘干。
穿山龍目前市場前景非?捎^。穿山龍為合成各種類型的避孕藥和甾體激素藥物的重要原料。其根莖含薯蕷皂素,由于其結構與甾體激素類藥物相近,因此,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的重要起始原料。世界上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大部分是以薯蕷皂素為原料,而我國幾乎全部是以它為原料。近年來,由于國內外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迅速發(fā)展,穿山龍的需求量也大為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穿山龍的原料主要來源于野生,目前穿山龍野生資源與20世紀60-80年代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發(fā)展穿山龍種植,對我國甾體激素類藥物生產(chǎn),滿足醫(yī)療保健事業(yè)和計劃生育的需要,增加農(nóng)民收入等都有重大意義。
目前,我國醫(yī)藥工業(yè)年需求薯蕷皂素2500噸,國際年需求7000噸。而我國年產(chǎn)量僅1000噸,國際年產(chǎn)3000噸,其中包括我國年產(chǎn)量,而加工1噸薯蕷皂素需要地龍骨64噸。因此,我國年需求穿山龍干品195000噸,鮮品達700000噸。如種植須面積500000-700000萬畝地。所以穿山龍市場供應缺口很大。目前,穿山龍急待人工栽培,本植物可作為農(nóng)村調整種植業(yè)結構的經(jīng)濟作物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