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不卡AV_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_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_欧美日韩不卡一区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大豆的菌核發(fā)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1-18
核心提示:1、癥狀 田間的植株上部葉片變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病株的莖部繼續(xù)發(fā)生褐色病斑,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后變黑色成為菌核?v剖病株莖部,則見內有黑色圓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爛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脫落。莢


    1、癥狀 

    田間的植株上部葉片變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病株的莖部繼續(xù)發(fā)生褐色病斑,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后變黑色成為菌核?v剖病株莖部,則見內有黑色圓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爛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脫落。莢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結實,最后全莢呈蒼白色,輕病莢雖可結粒,但病粒腐爛或干縮皺癟。
 
    2、發(fā)病原因 

    (1)前冬是暖冬天氣,少雪,則適合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病發(fā)生越嚴重,進入6月份后,連陰天氣多,土壤含水量高,也是造成菌核病發(fā)生嚴重的重要原因。 

    (2)大豆重茬地塊發(fā)病重。據(jù)田間調查,重茬地塊發(fā)病率在30%以上。另外,向日葵茬、油菜茬地塊發(fā)病也較重,這與田間大量遺留菌核有關。 

    (3)施用氮肥過多發(fā)病重。氮肥施用過多,大豆生長繁茂,莖稈軟弱,倒伏地段發(fā)病重。 

    (4)沒有進行耕翻的地塊發(fā)病重。落入田間的苗核,第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fā)形成子囊盤和子囊孢子,成為田間初侵染源。鏟趟次數(shù)少的地塊發(fā)病重,原壟播種的地塊比播種的地塊重。 

    3、防治對策 

    (1)精選種子:在播種前清除混雜在種子之間的菌核。 

    (2)深翻地:在大豆收獲后進行一次深翻,將落入田間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層,覆土10厘米以上,菌核便不能形成子囊盤,抑制菌核萌發(fā),減少初侵染來源。 

    (3)輪作:與禾本科作物及其他非寄主植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勿多施用氮肥,可減輕發(fā)病,在菌核萌發(fā)期鏟趟,能破壞子囊盤,減輕發(fā)病。

    (5)田間防治:在發(fā)病初期每隔7—10天噴一次藥,連續(xù)噴2次。常用藥劑及其使用濃度如下: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 倍液,每667平方米50—75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每667平方米50—75升;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每667平方米50—75升;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667平方米50—75升。

 

 
分享:
關鍵詞: 大豆 菌核 防治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94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