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疫霉病是由霜疫霉病菌侵染所致,可侵染荔枝、龍眼、黃皮。病原菌游動孢子借助風雨或昆蟲傳播,陰雨連綿、久雨不晴或悶熱雷陣雨、空氣濕度大時易感染此病。果實、葉片、花穗和結果小枝均可發(fā)病,但以成熟和接近成熟果實受害最甚,可在果實任何部位發(fā)病。發(fā)病初時受害部位表面出現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無明顯邊緣。溫濕度合適時,病斑發(fā)展極快,致使全果變黑褐色,造成大量落果或爛果,爛果發(fā)出酒酸味,并有黃褐色汁液流出。受害葉表面有褐色病斑,發(fā)病后期,在濕度較大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霜霉狀物。
該病菌源在嫩梢和殘留樹上的病果及落在地上的病葉、病果越冬,翌年春夏季節(jié)濕度適宜,產生孢子囊,靠風雨、昆蟲、葉片、果實相互接觸傳播。霜疫霉病的發(fā)生與殘留菌源及空氣濕度有密切的關系,空氣濕度大最容易誘發(fā)霜疫霉病發(fā)生與流行。荔枝龍眼開花期如遇陰雨連綿、久雨不晴,花穗受害時病情迅速擴展,使整個花穗染病變色、干枯、死亡,果農常稱之為“漚花”。果實成熟期久雨不晴,易誘發(fā)果實大量發(fā)病。果實受害時,果實中的病斑迅速擴大至全果,使整個果實變色、果實脫落,造成大量落果。因此,一般枝繁葉茂、結果多的樹發(fā)病多;土壤濕潤肥沃、植株生長繁茂、葉片濃綠的發(fā)病多,土質堅實、缺水、長勢差的發(fā)病少;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通風透光不良的果園更易誘發(fā)該病。
防治方法:合理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濕度。清潔果園,采果后將地面落葉、落果集中燒毀,然后用用70%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減少初侵染源。及時清除果園殘葉病果,在樹下撒施石灰和硫酸銅粉,減少侵染病源。藥物防治。主要抓花蕾期,幼果期及果實著色前共噴三次藥,發(fā)病嚴重的果園在花蕾前期和果實成熟前半個月左右各增噴一次。藥劑可用58%瑞毒霉錳鋅600--800倍液,或克露800倍液,或90%乙磷鋁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或50%瑞毒霉600倍液,或64%殺毒礬600倍液,或甲霜靈600倍液,或可殺得干懸浮劑1000--1200倍液,或36%霜疫霉靈6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400--800倍液,或達霜寧(75%可濕性粉)700--800倍液,或百可寧(40%懸浮劑)500--600倍液,或輪多克(70%可濕性粉)700--800倍液,或諾毒霉或雙福(58%可濕性粉)500--600倍液,或殺毒霜凈(64%可濕性粉)600--700倍液,或霜露速凈(72%可濕性粉)1000倍液,或50%安克2500--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