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BT系列抗蟲棉大面積的推廣,曾猖獗危害棉花多年的棉鈴蟲已不再成為棉花生產的主要害蟲,但是其它寄生田棉鈴蟲隱患依然存在,而且發(fā)生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尤其是大面積播種花生的冀東農業(yè)產區(qū),棉鈴蟲已上升為主要害蟲。為此,從花生田棉鈴蟲生活規(guī)律研究入手,通過幾年的摸索,提出花生田棉鈴蟲綜合防治配套措施,為以后農業(yè)生產提供借鑒。
一、害蟲生活習性。本地區(qū)棉鈴蟲一年共發(fā)生四代,花生田以第二代和第三代為主。當每年四月底、五月初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越冬蛹開始羽化,首先在棉田產卵,花生田始見卵為二代棉鈴蟲產,一般二代歷期為28-32天,第二代后有世代重疊現象,二代幼蟲危害高峰在7月28日前后,三代幼蟲危害高峰在8月30日前后,上述時期為棉鈴蟲化學防治最佳時期。
二、防治原則和指導意見。根據棉鈴蟲在花生田發(fā)生規(guī)律和為害習性,我們確定了"兼治一代、狠治二代、控制三代、挑治四代、壓前控后"的防治原則,在生產當中可操作性很強,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在具體工作中"以生物防治為突破,農業(yè)防治為基礎,藥劑防治為系統(tǒng)"作為指導,在近兩年來有效地控制了棉鈴蟲在花生田的發(fā)生。
三、防治指標的確定。根據花生產量要求的作物本身自我補償能力,這項指標由嚴重影響花生產量水平的最高卵量或幼蟲量來確定,一代棉鈴蟲為每平方米小麥2齡幼蟲5頭為防治指標。二、三代棉鈴蟲防治指標為百穴花生累計卵量20;蛴紫x3頭。
四、主要技術指標
1、種植玉米誘集帶誘殺成蟲,降低成蟲量。棉鈴蟲白天喜歡潛伏在玉米的心葉內,在花生田周邊或田內間隔種植玉米誘集等(每畝50-100株)誘集棉鈴蟲,在蛾盛期每3天捕殺1次,亦可引誘棉鈴蟲集中在玉米上產卵統(tǒng)一消滅,調查結果表明,可降低田間落卵量的30-50%。
2、釋放赤眼蜂減少田間幼蟲量。第一次放蜂時間要掌握在成蟲始盛期開始1-2天,每一代先后共放3-5次,蜂卵比要掌握在25:1,放蜂適宜溫度為25℃,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如果溫、濕度過高或過低,要適當加大放蜂量。
3、安裝性誘劑誘殺雄成蟲。性誘劑是采用生物調控的方法治蟲,性誘劑本身能誘集雄成蟲,減少田間雄蟲數量,使大部分雌蟲不能交尾,授精卵數量減少,降低了卵的孵化率,使田間幼蟲量減少60-80%。
4、化學防治。在棉鈴蟲爆發(fā)成災地塊,控制害蟲的發(fā)生離不開化學農藥,經過幾年的篩選,每畝使用20%苦滲堿100毫升;30辛·氰乳油80毫升;3%阿維菌素100毫升對花生田棉鈴蟲防治效果可達到80%以上,并且殘留較小,不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較為理想的環(huán)保型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