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食用菌新技術的推廣普及,棉籽殼需求增加,價格也逐年上漲。為降低生產成本,各地菇農就地取材,利用自身具備的農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但結果往往產量低,不盡人意。因為秸稈自身堅硬,含硅高、不適應食用菌生長。
我利用自制蒸氣發(fā)生器,進行蒸氣軟化法處理農作物秸稈,解決秸稈堅硬、含硅重、不適應菌絲生長的難題。但在蒸氣軟化秸稈過程中,要燒掉大批木材,煤,還需專人看管,處理的秸稈也有限度。
為解決上述難題,我從去年起利用增溫發(fā)酵劑處理農作物秸稈的試驗,并取得成功。增溫發(fā)酵劑是一種依靠本身的生物能提高料堆溫度,料溫自內向外,升溫均勻,由于嗜熱微生物在料內分布數量大,因而制備出的培養(yǎng)料腐熟一致,無氨味,褐色,有白色放線菌斑。具備了優(yōu)質培養(yǎng)料的特征。并廣泛應用在平菇、雞腿菇,磨菇、木耳栽培上,使生物學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增溫劑使用起來方便、簡單、成本低廉。在處理秸稈過程中不需翻堆,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利用增溫劑處理秸稈栽培食用菌,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現(xiàn)就增溫劑使用介紹如下:
一、原料預濕,軟化過程。稻草、麥草、玉米稈、酒糟、木屑等。要求原料干燥、無霉變。每捆按5-250千克捆好,碎料用袋裝好備用。先將石灰放入長3米,寬1米,深0.8米的泡料池中,然后用試紙測其達到pH值14時,即可將上述一種料浸泡在石灰水中。用重物將其壓沉,過20分鐘后瀝起放置一旁蓋膜,自然瀝2小時,然后建堆軟化。選地勢較高的地方,按寬2米、高1.5米、長度不限建堆,用薄膜將草料覆蓋,兩端留一點通風口,軟化6天。
2、建小曲堆。增溫劑每2000千克秸稈料使用1千克。在軟化的最后1天,將干畜禽糞,餅肥,磷肥或者用草料、棉殼、木屑等鋪料與增溫劑混合加水至60%,要手捏成團,拋之即散。然后建成小堆,用膜蓋好,悶堆發(fā)酵8-12小時。
3、混堆發(fā)酵。將發(fā)酵的鋪料與大堆料混合直接進棚上床。料厚50-70厘米,控制水分60%以上。進料后關閉棚膜。在增溫劑的作用下1-2天料溫自動上升70℃左右,持續(xù)2天后回落。保持50℃左右4天,然后開棚通風,料溫降至常溫,即可翻料播種。按各自的經驗,進行床栽、畦栽、袋栽,進行科學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