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質(zhì)要求
山藥種植以壤土或沙土為宜,不帶鹽堿,水位在1.3米以下,表土必須細(xì)碎,沒有雜質(zhì),土地平整利于鋪膜。山藥不能連作,否則,病害加重,產(chǎn)量低,品質(zhì)差。
二、品種選擇
選擇具有本品種特性、無病蟲損傷、頂芽完全的山藥段,為防止本品種退化,也可用山藥豆作種源。
三、整地施肥
667平方米撒施50千克復(fù)合肥,將地翻耕一遍,深20~25厘米,整平。地溫達(dá)12℃時,可用機械開溝種植,溝深1.3米,寬20~25厘米,溝距為0.9~1米。
四、開溝種植
開溝后在埂子上開深8厘米的小溝,將種體按芽嘴順著一個方向平放在溝內(nèi),株距20厘米,蓋土厚4厘米。種植前將埂子踩實,防止灌水塌陷而損壞塊莖和根系。種植前5天拉種切段,用白灰沾斷面殺菌、消毒,晾曬3天種植。種植后用地膜覆蓋,提溫保墑,可提高產(chǎn)量30%以上。有條件的可采用催芽播種,催芽在25℃的溫棚或溫室進(jìn)行,一般15天即可發(fā)芽,芽眼以黃豆大小為宜,過長容易斷芽。種植后土壤以濕潤為宜,種植時間為4月15日左右。
五、出苗期管理
種植后30天左右出苗,出苗適宜溫度為15~25℃,若溫度過高,及時破膜降溫,防止地膜和滴灌帶燒苗。土質(zhì)以濕潤為宜,土質(zhì)干時,可滴水但不可過多,防止埂子塌陷、土質(zhì)板硬,使塊莖無法向下伸長。出苗后及時定苗,搭架,苗距20厘米,架距30~40厘米,架高1.2米,兩行一組。
六、苗期管理
山藥抗旱怕澇,在苗高80厘米之前一般不滴水,80厘米高后可輕滴水,以后每7天滴水1次,以濕潤為宜。在發(fā)棵期施尿素2次,每次667平方米施8千克,隨水滴入,以后隨滴水每667平方米每次滴入5千克復(fù)合肥(1∶1∶1.5);據(jù)苗情7月上旬可用多效唑化調(diào),以后每10天用膨大素噴3次;在生育過程中噴施多種微量元素5~6次,可促使葉枝繁茂,減少病害。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同時避免損傷山藥塊莖和根系。
七、收獲時間
山藥從出苗到收獲一般為4個月,在挖山藥前7天不再滴水。挖山藥的工具為18~20厘米的鐵锨,挖出的山藥要完好無損,對傷損的斷面沾白灰殺菌消毒。
八、病蟲害防治
生產(chǎn)中危害山藥的害蟲主要有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每667平方米2~3千克撒施在播種溝內(nèi),地上害蟲可用敵殺死葉面噴霧,病害可用50%多菌靈4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2~3次。
九、種子貯藏
將斷面用白灰吸干殺菌、消毒,放在2~5℃干燥的室內(nèi)或菜窯中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