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鱸學名為大口黑鱸,屬鱸形目,太陽魚科,黑鱸屬。因其肉嫩味美深受消費者和廣大釣魚者的喜愛,國際市場甚為暢銷,素有“淡水石斑”之稱。我國1984年從美國引進,目前全國已有較大的養(yǎng)殖面積,主要分布于廣東、江蘇、浙江和四川等地。比如,浙江湖州目前養(yǎng)殖面積達到2萬多畝,江蘇吳江、南京等地也有較大的養(yǎng)殖,四川白龍湖有300萬尾的網箱養(yǎng)殖規(guī)模,而廣東省是養(yǎng)殖加州鱸規(guī)模最大的省份,養(yǎng)殖面積達到8-10萬畝。本文主要針對目前的加州鱸的營養(yǎng)與飼料研究作一綜述,為后期加州鱸的深入研究和飼料生產提供理論參考。
一、加州鱸的食性馴化
加州鱸的天然開口飼料為浮游生物。在集約化養(yǎng)殖生產中,體長2.8-3.8cm的加州鱸可以適應攝食濕性或半濕性飼料。Snow首先報道馴化加州鱸魚苗攝食顆粒飼料,認為加州鱸魚苗主要依靠視覺攝食,嗅覺的作用不大。
Kubitza和Lobshin用純磷蝦以及磷蝦粉含量為0、18、36和54%,蛋白質含量為52.3%的硬顆粒飼料和其它生物餌料作為孵化21天加州鱸仔魚的開口餌料時,用純磷蝦作為開口餌料的那組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達95%;接著用純磷蝦以及磷蝦粉含量分別是0、25、50、75%的硬顆粒飼料和生餌料作為1.05±0.03g的加州鱸仔魚的開口餌料,然后從磷蝦粉含量低一個梯度的硬顆粒飼料逐步過渡到不含磷蝦粉的硬顆粒飼料,從磷蝦粉含量為50%組開始馴養(yǎng)那組的成活率最高,達到99%。
二、飼料蛋白質及氨基酸的營養(yǎng)研究
蛋白質是魚類生長和維持生命必須的營養(yǎng)成分。飼料中的蛋白質首先用于維持基礎代謝,其次才用于生長。在加州鱸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超過40%,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選擇適宜的飼料蛋白質含量,以及選擇怎樣的飼料蛋白原料,對于飼料生產企業(yè)都極為重要,是加州鱸飼料生產企業(yè)產銷飼料成功的關鍵。
早在1981年,Anderson等對0齡和1齡的加州鱸進行了蛋白質需求量的研究,結果得出加州鱸的蛋白質需求量分別是39.9%和40.8%。Tidwell等在面積為0.04公頃用硬顆粒飼料喂養(yǎng)平均體重為122.1±2.6g的加州鱸,放養(yǎng)密度是12350尾魚/公頃,得出當蛋白質含量為47%時,加州鱸生長最快,而用飼料蛋白含量為42%和44%的飼料投喂的加州鱸生長較慢。錢國英以23-29g的加州鱸幼魚為實驗魚,用酪蛋白為蛋白源,按正交L9得出加州鱸蛋白質的適宜需求量為42%,飼料纖維適宜水平不高于3.5%。Portz等用平均體重為14.46g的加州鱸做試驗,試驗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34-54%,發(fā)現加州鱸生長最快時的最低飼料蛋白質需要量為43.59% ,飼料系數最佳(1.04)時的最低飼料蛋白質需要量為44.82%。
錢國英測定了加州鱸對進口秘魯魚粉、國產魚粉、豆粕、麥麩、次粉、酵母粉等6種常用飼料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結果表明,加州鱸對動物性原料的消化率均高于植物性原料,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與原料中的粗纖維含量呈負的直線相關系,這可能與加州鱸的動物食性的消化特點有關。王廣軍等用Cr2O3為指示物,測定了大口黑鱸對進口白魚粉、國產魚粉、普通豆粕和發(fā)酵豆粕的表觀消化吸收率,結果顯示,大口黑鱸對四種原料的干物質表觀消化吸收率為68.28-79.12%,蛋白質消化吸收率是80.21-85.55%,表明大口黑鱸能較好地利用以上四種原料作為蛋白質來源。
Subhadra等以動物副產物和血粉為飼料蛋白源,完全替代飼料中的魚粉,并且分別以菜籽油、雞油和魚油為脂肪來源,檢驗飼料蛋白替代和不同脂肪源對加州鱸生長的影響,實驗結果發(fā)現當加州鱸飼料中不含魚粉時,魚的生長極顯著低于飼料魚粉含量為30%的加州鱸,不同脂肪源對加州鱸生長的影響低于蛋白源對加州鱸生長的影響。
測定大口黑鱸的肌肉氨基酸組成,發(fā)現大口黑鱸肌肉氨基酸組成中賴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比其它養(yǎng)殖魚類要高。Coyle等認為,當飼料中賴氨酸的含量為2.8%(占飼料蛋白質6%)時,可滿足大口黑鱸對賴氨酸的需求;飼料中蛋氨酸含量對大口黑鱸的生長沒有顯著影響,但會影響飼料系數。
呂光俊使用二道生理記錄儀(LMS-2B)和機械電換能器球咬食次數的方法,研究探討9種氨基酸對加州鱸幼魚趨向行為的作用。實驗結果表明:L-蛋酸、L-纈氨酸和DL-丙氨酸和甘氨酸對加州鱸幼魚的誘引作用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p<0.01)。
三、飼料脂肪及脂肪酸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
脂肪是加州鱸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不僅可以為加州鱸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也有助于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在體內的運輸,提供加州鱸生長必需的脂肪酸,在飼料中起到節(jié)省蛋白質的作用,提高餌料蛋白利用率。
根據Tidwell等的報道,在蛋白質含量為44-47%的飼料中,如果脂肪含量超過8%,脂肪就有潛在的節(jié)約蛋白質的效果。在Coyle等的研究中,使用脂肪含量為10%,蛋白質含量為47%的飼料,大口黑鱸生長良好。雖然大口黑鱸的必需脂肪酸需求量還沒有確立,但由于大口黑鱸是淡水魚類,而大部分淡水魚類都能夠利用短鏈脂肪酸,因此,大口黑鱸不大可能需要長鏈的多不飽和脂肪酸。Tidwell等發(fā)現,大口黑鱸卵子和肌肉組織中DHA(22:6n-3)的含量非常高,幾乎比飼料中的DHA含量高出300%。由此推測,大口黑鱸對DHA有特別高的代謝需求,飼料中高含量的DHA可通過代謝貯存在機體內,對生長有促進作用。
Bright等以均重16.3g的加州鱸為實驗材料,飼料中另外添加0、5、10、15和20%的脂肪,實驗表明,當飼料蛋白為40%時,飼料脂肪含量達到7-16%能夠滿足加州鱸生長的需要,過高或者過低均不利于加州鱸的生長,并由于得出加州鱸的適宜蛋能比為106-137mg/kcal。Subhadra等以菜籽油、雞油和魚油為脂肪源,以商業(yè)飼料為對照組,結果發(fā)現實驗組之間的生長性能沒有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對照組,10%雞油組的血液補體活力顯著低于其它實驗組,原因在于雞油中n-3HUFA含量極低,筆者認為,在飼料中添加魚油可以提高加州鱸對飼料的利用價值。Li等(2010)的試驗發(fā)現,飼料中添加過高的脂肪來替代飼料蛋白不利于加州鱸的生長,其中以39.9%的飼料蛋白和7.4%的飼料脂肪含量最有利于加州鱸的生長,在飼料中添加L-肉堿不影響加州鱸的生長。錢國英的研究建議飼料蛋白質含量為42%時,飼料脂肪含量不低于6%。周明等的研究發(fā)現,在飼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卵磷脂有助于飼料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脂肪發(fā)生的機率。
四、加州鱸對飼料碳水化合物的利用
構成魚蝦飼料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有兩類,一類是可消化的糖類,一類是纖維素。一般魚類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不高,對碳水化合物的研究也較少。但作為能源,在飼料中添加碳水化合物一樣可以起到節(jié)約蛋白質的作用,適宜的纖維素含量也有利于魚類對其它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
譚肖英等以面粉為碳水化合物來源,配制含量分別為23、19和15%的三種飼料投喂加州鱸,實驗結果表明當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9%(蛋白質為46%)時,加州鱸的生長最好,餌料系數最低,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會導致加州鱸肝體比增加,肌肉和內臟中脂肪積累更加顯著。
五、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yǎng)需求特點
周明等(碩士論文,未發(fā)表)研究證實,在加州鱸飼料中添加一定的膽堿有助于飼料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脂肪肝發(fā)生的機率,膽堿的適宜添加量為0.9%。在飼料中添加1000mg/kg的Vc可以提高加州鱸溶菌酶的活力,添加4000mg/kg能提高超氧化歧化酶的活力,從而提高加州鱸的抗病能力。在飼料中添加硒有助于提高加州鱸的免疫能力,朱堯等研究發(fā)現當硒含量為0.6mg/kg時,加州鱸增重率最高,建議硒的適宜添加水平為0.6mg/kg。
六、加州鱸飼料的研究與開發(fā)
我國年產加州鱸超過l0萬噸,飼料容量達到20萬噸左右,養(yǎng)殖主要集中在廣東等沿海地區(qū),其中廣東的產量占了全國的70%左右。目前加州鱸已實行規(guī);呙芏瑞B(yǎng)殖,但由于缺乏加州鱸營養(yǎng)需求、消化吸收和代謝機制的科學研究數據,加上加州鱸獨特的攝食習性,沿海地區(qū)下雜魚的來源又比較豐富,因此,至今加州鱸的養(yǎng)殖大部分還是直接投喂冰鮮魚或者下雜魚。但由于投喂冰鮮魚的缺點比較明顯,不僅污染水質,而且容易帶來病菌,價格較高,因此沿海飼料生產廠家一直在進行加州鱸飼料的研發(fā)與推廣,由早期的硬顆粒飼料,已經發(fā)展到目前的膨化飼料,飼養(yǎng)效果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隨著對加州鱸飼料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經突破了加州鱸生長至3-4兩不吃飼料的瓶頸,全程使用加州鱸膨化飼料,經230天飼養(yǎng),6兩以上商品規(guī)格的成魚比例超過60%,最大規(guī)格超過1.5斤,飼料系數低于1.2。王廣軍等檢測了投喂冰鮮魚和配合飼料對水質的影響,一個月后,投喂冰鮮魚水體中PO4-P是投喂飼料的4倍,因此投喂配合飼料對控制水體富營養(yǎng)化更有意義。
目前國外已能成功地用配合飼料飼養(yǎng)加州鱸,隨著我國對加州鱸營養(yǎng)需求和飼料研究的不斷深入,進一步改良和優(yōu)化飼料配方,研制出優(yōu)質實用的大口黑鱸配合飼料,推廣科學的食性馴化和飼料投喂技術,加上政府水產養(yǎng)殖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的進一步完善,投喂下雜魚肯定會被配合飼料取代,大口黑鱸配合飼料的發(fā)展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