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癥:由氣單胞菌感染引起。病鱔體表出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出血斑。以腹部和身體兩側最多,肛門紅腫。解剖檢查病鱔的鰓、肝、腎均有出血點,腹腔和腸道內積有淡黃透明狀液體。病鱔游動無力,頭常露出水面,呼吸困難。臨近死亡時,不停地按順時針方向打圈翻動而死亡。此病當水質惡化時容易發(fā)生。流行期為5-9月。
2、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定期更換池水,及時清除殘餌。(2)鱔苗放養(yǎng)前用3%食鹽水浸洗3-10分鐘。(3)發(fā)病池用0.3×10-6強氯精全池潑灑。同時內服磺胺口塞唑藥餌,每100千克鱔魚每天用藥10克拌入餌料投喂,連喂3-6天。
二、打印病
1、病癥:由點狀氣單胞菌點狀亞種引起鱔魚體表充血發(fā)炎。象蓋圖章一樣,接著病灶處表皮腐爛,直到露出骨胳和內臟。流行期為5-9月,尤以夏季更為常見。
2、防治方法:同出血病。
三、爛尾病
1、病癥:由于機械性損傷引起氣單胞菌感染,病鱔尾柄充血發(fā)炎,隨著病情發(fā)展,肌肉出現壞死潰爛,嚴重時尾部爛掉,尾椎骨外露。病魚活動無力,終至死亡。此病全年可見,以6-9月常見。
2、防治方法:(1)在捕撈、運輸時要防止機械損傷。放養(yǎng)密度要適當,經常注意改善水質。(2)發(fā)病池可用(0.2-0.25)×10-6呋喃唑酮全池潑灑或用0.25國際單位/毫升的金霉素藥液浸洗病鱔15-30分鐘。
四、腸炎病
1、病癥:由于投喂腐敗變質飼料,細菌感染,致使腸道充血發(fā)炎,輕壓腹部有血水或黃色黏液從腸內流出,肛門紅腫。病魚食欲減退,體色發(fā)黑。以夏季發(fā)病為常見。
2、防治方法:(1)加強飼養(yǎng)管理,不投變質飼料,及時消除殘料防止池水惡化。(2)發(fā)病池用1×10-6漂白粉或(0.2-0.3)×10-6紅霉素全池潑灑。內服大蒜頭藥餌:每50千克黃鱔每天用大蒜頭250克搗爛后加入食鹽250克均勻拌入飼料投喂,連喂3-5天。
五、赤皮病
1、病癥: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因操作不慎,皮膚受傷引起熒光極毛稈菌感染所致。病鱔體表局部出血發(fā)炎,表皮黏液脫落,出現很多紅色斑疹。嚴重時肌肉逐漸腐爛壞死。以春末夏初為發(fā)病高峰期。
2.防治方法:(1)1×10-6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續(xù)3天。(2)用2.5%食鹽水浸洗病鱔15分鐘。(3)內服磺胺口塞唑藥:用藥量和用法同出血病。
六、水霉病
1、病癥:由于鱔體受機械損傷或相互咬傷及敵害生物侵襲致傷,傷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病灶處可見霉菌孢子向外長出舊棉絮狀的白色菌絲,患處肌肉腐爛。此病主要流行于春秋兩季。
2、防治方法:(1)用0.04%食鹽和0.04%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2)用3×10-6亞甲基藍全池潑灑。(3)輕度水霉病,可用5%碘酒涂抹患部或用3%-5%食鹽水浸洗病鱔3-5分鐘。
七、棘頭蟲病
1、病癥:病鱔前腸寄生有隱藏新棘蟲,蟲體呈白色圓筒狀,成蟲長20毫米左右,它以吻部扎進腸黏膜內,吸取營養(yǎng),引起腸壁發(fā)炎,嚴重時造成腸管堵塞或腸穿孔。病魚身體瘦弱,喪失食欲,肛門紅腫。
2、防治方法:每100千克黃鱔每天用90%晶體敵百蟲10克拌入飼料投喂,連喂6天。同時用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3-0.5)×10-6濃度。
八、毛細線蟲病
1、病癥:由毛細線蟲寄生黃鱔的后腸而引起。乳白色的蟲體細小如線,體長2-11毫米,其頭部鉆入腸壁黏膜層,破壞組織吸取營養(yǎng),大量寄生時會引起鱔魚死亡。病鱔時常將頭伸出水面,腹部向上或作掙扎狀滾動。
2、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黃鱔每天用90%晶體敵百蟲10-15克均勻拌入飼料投喂,連喂5-7天。(2)中草藥合劑:每100千克黃鱔每天用貫眾、荊芥、蘇梗、苦楝樹根皮合劑600克(比例為16:5:5:5)加入相當于總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藥汁,再煎第2次,將兩次藥汁拌入飼料投喂,連喂6天。
九、蛭病
1、病癥:中華頸蛭寄生黃鱔頭部附近及魚體兩側,以吸取黃鱔的血液為營養(yǎng)。病鱔表皮組織受損,引起細菌感染,嚴懲時導致死亡。
2、防治方法:(1)用3%食鹽水浸洗病鱔5-10分鐘。(2)用0.5×10-6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第2天更換部分池水后再按原藥量潑灑1次,第3天徹底更換池水。
十、發(fā)燒病
1、病癥:因放養(yǎng)密度過大,又不及時換水,鱔體表面大量分泌黏液,發(fā)酵釋放出大量熱量,使水溫突然上升到40℃以上,導致水中溶氧下降。病鱔呈極度不安,相互纏繞,嚴重時會造成大批死亡。
2、防治方法:(1)放養(yǎng)密度要適當,夏季要及時注、換水。在池內混養(yǎng)一些泥鰍,可減少黃鱔纏繞。(2)發(fā)病池徹底換水后,用0.7×10-6硫酸銅全池潑灑。
十一、感冒
黃鱔從一個水體轉移到另一個水體,兩個水體水溫差相差3℃以上,黃鱔就會發(fā)生感冒,體表分泌大量黏液并出現激烈掙扎、翻滾游動現象,嚴重時呈休克狀態(tài)而死亡。
黃鱔池平時換水或加水時溫差不要超過2℃。如外來新水溫度過低或者用井水,必須經太陽暴曬數天后,溫度適合時,才能放水入池塘。當秋末冬初氣溫下降至15℃以下時,黃鱔攝食減少而進入越冬狀態(tài),此時應排干池水,并在池底鋪上一層稻草保溫。
十二、梅花斑病
1、病癥:該病由細菌引起,病鱔背部出現黃豆至蠶豆大小的黃色圓形病斑。
2、防治方法:在飼養(yǎng)池里放養(yǎng)3-5只蟾蜍可預防此病。已發(fā)病的池可用1-2只蟾蜍,將頭皮剝開,用繩系好,在池內反復拖幾次,1-2日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