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星魚的分類地位及形態(tài)特征
1.分類地位及分布 七星魚隸屬于鱸形目鱧科。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及湖北省的少數(shù)地區(qū)。
2.形態(tài)特征
七星魚頭大、吻短、口寬、鼻管粗,體披中等大的圓鱗,眼中等大、眼間隔寬凸,背、臀鰭基部長,胸、尾鰭圓形。七星魚體型以烏鱧,長圓筒形,與烏鱧不同之處主要為:七星魚無腹鰭,側(cè)線在臀鰭起點上方處折斷。七星魚尾鰭基部兩側(cè)各有一個白色邊緣的黑色圓斑塊,頭和體背為綠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淺黃色,體側(cè)沿中部有7-10條“<”形灰色斑紋,全身均勻地分布灰白以小斑點,雄魚在生殖季節(jié),斑點更閃亮。其主要性狀為:背鰭44-47,臀鰭28-31,側(cè)線鱗53-59,側(cè)線轉(zhuǎn)折前鱗20-21,后側(cè)線鱗31-33,體長為體高的5.4-6.2倍,為頭長的3.7-4.2倍。
二、七星魚的生物學特性
1.生活習性
七星魚屬底棲魚類,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河、湖、池塘、溝渠、小溪中。七星魚性喜陰暗,晝伏夜出,白天潛伏在水草叢中或洞穴中,夜間出來活動覓食。在下雨天或流水溝中,七星魚躍出水面,在流水沖擊下會逆流上溯而逃往它處,所以要做好防逃工作。七星魚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能借助鰓腔中的輔助呼吸空氣,耐缺氧,鉆跳能力強,可在濕潤的草地上靠擺動身體前進,尋找新的確良水源。只要保持濕潤,脫水數(shù)小時運輸不會死亡。
三、幼苗標粗方法
1.魚塘選擇,水路交通方便,3-5畝,水深1m左右的魚塘放養(yǎng)。
2.魚苗選種培育,關(guān)系到養(yǎng)殖成活高底重要問題,產(chǎn)量、經(jīng)濟收益問題,一定選擇純種、優(yōu)質(zhì)、無病的魚苗,規(guī)格一般(3-4)公分放養(yǎng),由于七星魚個體單重較小,要求以高密度達高產(chǎn),每畝放養(yǎng)1萬-2萬尾為宜。
3.放養(yǎng)前,做好魚塘消毒工作,后投放魚苗,消毒每畝用生石灰50斤,茶芙50斤,培肥水質(zhì),保持水質(zhì)透明度25-30%,水深50公分,消毒后在魚塘的一邊攔網(wǎng)0.5至1畝水面積準備魚苗標粗,培育有(6-8)公分規(guī)格,點好魚苗數(shù)量,撥網(wǎng)放進大塘養(yǎng)殖。
4.魚苗喂料方法很重要,做好定點、定時、定質(zhì)、定量投喂,用魚膠機把冰魚膠碎混合鰻飼料,用手膠成團投喂,每隔7-8天混合藥物,每萬尾計,退消散10包或利特靈10粒喂魚苗。
5.注意對流氣候變化,如有大暴雨,因為雨水含酸性,對魚苗造成不同程度影響,雨過后用生石灰每畝30斤,中和水質(zhì),或孔雀石綠每畝用50克-100克潑水。
四、魚中期管理
1.七星魚生長50克-100克重時,這段時間生長最快,一定做好防治病、水質(zhì)管理、防逃跑以及日常工作。
2.定飼料質(zhì)量,定食量,以可以設置飼料臺定位投喂。
3.飼料投喂,七星魚在50克以上,冰鮮要破碎切粒投喂,每天檢查吃食情況,以便調(diào)整投喂量,防止浪費,日投餌量約為魚體重的5-8%,人工配合飼料的粗蛋白含白量要求不低于40%。
4.七星魚在高溫天氣,發(fā)病最為普通,所以每隔15-20天消毒一次,防止魚病發(fā)生。
五、后期管理
1.七星魚生長100克-200克,這段時間,食量開始減弱,藥物減輕投放。
注意調(diào)控水質(zhì),水質(zhì)不綠色,要施有基肥,例如:白花草、花生芙等,保持水質(zhì)30%透明度,確保七星魚無病上市。
六、進入越冬工作
1.七星魚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40℃,生長水溫為13-30℃,最佳生長水溫為15-28℃,攝食水溫為13-30℃,當水溫降低到10℃時,七星魚開始停 止攝食。冬天寒冷季節(jié),七星魚多潛入洞穴或鉆入泥層中越冬。
2.做好七星魚防寒工作,在魚塘四周加水葫蘆。水葫蘆占1/10水面為宜。
3.魚塘要一次切底嚴格消毒工作,防治七星魚的水霉病發(fā)生,提高成率。
七、魚病防治
七星魚抗病力強,在養(yǎng)殖過程中發(fā)病較少,但還要堅持做好以下魚病防治工作。
1.每10-15天用生石灰輕度消毒水體。
2.發(fā)生細菌病時,用0.5ppm的呋喃唑酮或1pp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3.寄生蟲病用0.5 ppm的晶體敵百蟲或0.7ppm的流酸銅,流酸亞鐵合劑或25-40ppm的福爾馬林全池潑灑。
4.水霉病用2ppm的孔雀石綠浸泡魚體5分鐘。
5.蘭鰓病、黑頭病,用莉特靈、解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