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腦多頭蚴病俗稱腦包蟲病或暈倒病,是多頭絳蟲的幼蟲多頭蚴引起的,成蟲寄生于終宿主犬的小腸,幼蟲寄生于羊與反芻獸的腦內。
腦多頭蚴病是牧區(qū)常見的一種羊寄生蟲病,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獸的小腸,孕節(jié)片脫落隨糞便排出體外,節(jié)片與蟲卵散布于草場,污染飼草料、飲水,這些被污染的飼草料、飲水被羊只吞食而進入胃腸道后,六鉤蚴逸出,借小鉤鉆入腸黏膜血管內,隨血液進入腦脊髓中,經(jīng)2~3周發(fā)育至粟粒大小,6周后囊體約2~3 cm。含有多頭蚴的腦被犬類動物吞食,多頭蚴頭節(jié)便吸附于這些動物的小腸壁上,發(fā)育為成蟲。
癥狀
1、前期
六鉤蚴初入腦,體溫升高,興奮作回旋、前沖、后退運動。有時沉郁,落群趟臥,5~7天死亡,部分轉為慢性。
2、后期
感染后約8周多頭蚴已發(fā)育相當大,慢性癥狀尚不顯著,再經(jīng)2~6個月多頭蚴更增大,根據(jù)寄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現(xiàn)。
1)大腦半球:轉圈運動不休止,如在左腦則向右轉圈,反之向左轉,多頭蚴越大則轉圈范圍越小。視力障礙,顱骨變薄、有的凸起,顯沉郁,反應遲鈍,瘦弱。
2)腦前部:頭下垂,向前直線前進,脫離群體(綿羊)常不能自行回轉,遇障礙物呆立。
3)大腦后部:頭高舉或作后退運動,頸部肌肉常僵直性痙攣,頭向上仰或偏向一側。
4)小腦:易受驚,對喧嘩表現(xiàn)不安,頭高舉,向聲源相反方向逃走,四肢痙攣性蹣跚步態(tài),不易保持平衡,四肢外展或內收,行走時步伐加長,易跌倒。
5)脊髓:步伐不穩(wěn),尤其在轉彎時明顯,易引起后肢麻痹,尿失禁。
治療
1、用吡喹酮,每千克體重50mg連服5天,70mg連服3天,有80%療效。
2、在顱骨軟的或凸出的部位,剪毛消毒后,將皮膚呈U形切開,刮開骨膜,用圓鋸術取掉顱骨,用鉗夾出囊狀多頭蚴(或先抽出液體而后夾取囊壁取出)。如找不到多頭蚴,可用膠管循腦回向周圍探索,用注射器吸抽,可將蟲囊吸在膠管口上拉出。對外觀明顯凸出皮膚表面的周圍又沒有大神經(jīng)干和大血管時,可采取手術切除法。
3、可用5%碘醚柳胺按每干克體重0.07毫升1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連續(xù)注射3次。
預防
對該病預防主要是做好“時、效、驅、檢、管”等綜合性預防措施。
1、“時”。根據(jù)本地生產(chǎn)情況,每年的6月中旬大量羔羊斷奶,每年7月上句、10月中旬及時對育成羊連續(xù)驅蟲2次。
2、“效”。吡喹酮預防該病效果比較好,按每次50毫克/千克體重。
3、“驅”。對犬進行定期驅蟲,糞消滅傳染源,1年2次與羊同步驅蟲。
4、“檢”。對易感多頭蚴病的動物嚴格檢疫,對病畜的腦脊髓及羹臟器及時銷毀,嚴禁亂扔和喂犬。
5、“管”。嚴格管理牧羊犬,一般將其拴養(yǎng),防止犬糞污染飼料、囊飲水及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