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前胃弛緩
引起奶牛前胃弛緩的原因有多種,其中主要是缺鈣。由于飼料搭配不合理,日糧中缺鈣或鈣磷比例失調,長期飼喂易使奶牛血鈣濃度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由于迷走神經所支配的神經興奮與分泌的偶聯作用和肌肉興奮與收縮的偶聯作用,都是通過迷走神經末梢神經介質—乙酰膽堿的釋放來實現。奶牛血鈣水平降低時,乙酰膽堿釋放減少,神經體液的調節(jié)功能減退,引起奶牛食欲減退或消失,常常虛嚼、磨牙,發(fā)生異嗜、不愿吃精料、日漸消瘦等現象。瘤胃蠕動音出現減弱或消失,觸診硬度稍軟或有硬感。
治療方法
10%葡萄糖酸鈣500毫升~800毫升,20%~25%葡萄糖500毫升,5%碳酸氫鈉500毫升~1000毫升,20%安鈉咖10毫升~2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3天~5天。配合投服健胃制劑、肌肉注射維生素B1,療效更好。
治療生產癱瘓
生產癱瘓奶牛多數發(fā)生在3胎~5胎經產奶牛,常在分娩前2小時到分娩后72小時內發(fā)生,多數牛由于過早清奶后出現生產癱瘓。由于干奶期中母牛甲狀腺機能減退,分泌的甲狀旁腺激素數量減少,運用骨鈣的能力減低。在分娩過程中,大腦皮質過度興奮,其后即轉為抑制狀態(tài),分娩后腹腔內壓突然下降,腹腔內的器官被動性充血,以及血液大量進入乳房引起腦貧血,使大腦皮質抑制程度加深,從而影響甲狀旁腺,使其分泌機能減退,以致不能保持體內鈣的平衡。另外,處于抑制狀態(tài)的大腦皮質也影響甲狀腺的調節(jié)機能,使降鈣素的分泌數量增多。因此,動用骨骼中鈣的儲備能力降低和骨骼中儲存的鈣量減少,加之產奶量的增加,奶牛血鈣也隨之丟失,導致血鈣水平下降。臨床上病牛表現為臥地爬不起來、體溫下降,最低可降至36℃。剛開始奶牛表現不安和厭食,逐漸反芻、排糞、排尿停止,泌乳量逐漸降低,四肢及身體末端變涼,皮溫下降,但有時出汗、流涎。隨著血鈣的丟失,奶牛表現出特征性癥狀,最終癱瘓倒地。伏臥時四肢屈于軀干之下,頭向后彎至胸部一側,頭頸姿勢不自然。
治療方法
10%葡萄糖酸鈣800毫升~1000毫升,20%~25%葡萄糖500毫升~1000毫升,氫化可地松100毫克~125毫克,一次靜脈注射,1日1次,連用3天,間隔2天~3天后可重復注射,讓病牛充分吸收鈣,以彌補丟失的鈣量。
治療胎衣不下
奶牛整個胎衣不下,外觀僅有少量胎膜懸垂陰門外,僅見奶牛有舉尾、拱腰、不安和輕微努責。部分胎衣不下,可見大部分奶牛胎衣脫落而垂落于陰門外。
治療方法
10%葡萄糖酸鈣500毫升~800毫升,20%~25%葡萄糖500毫升~800毫升,氫化可地松125毫克~150毫克,1次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3天。同時配合肌肉注射催產素100IU療效更佳。為了預防子宮炎,可適當添加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