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diào)料,是燒魚燉肉、制作鹵制食品時的必用之品。因它們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
其實小茴香還可以用來治病,它能刺激胃腸神經(jīng)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所以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時胃腸蠕動在興奮后又會降低,因而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性能】味辛,性溫。
【注意】有實熱、虛火者不宜。
食療方式
(1)葉:以開水沖泡即可。
(2)種子:將種子壓碎,用開水沖泡,燜約十分鐘后,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取半匙茴香以湯匙背壓碎,浸泡于熱水中十分鐘。一天三杯,建議在二餐之間飲用。
傳統(tǒng)附方
1、小茴香丸:小茴香16g,胡椒10g。研末,酒糊為丸,每次服3~6g,溫酒送下。源于《三因方》。本方散寒理氣、止痛作用較強。用于疝氣,小腹冷痛、脹滿。
2、小茴枳殼散:小茴香30g,枳殼15g。微炒研末,每次服6g,溫開水送下。源于《袖珍方》。小茴香配伍理氣行滯的枳殼,共奏理氣止痛之效。用于肝胃氣滯,脘腹脅下脹痛。
治療6種常見病
1、潰瘍病屬虛寒者
這類慢性潰瘍病患者多面色泛白少光澤,食欲較差,或天冷時發(fā)作,或偶有泛酸,或經(jīng)胃鏡檢查有淺表性潰瘍者,脈多虛,舌質(zhì)淡紅,苔白略厚。
方藥: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烏賊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黃6克。
用法:共研為細末,裝入1號空心膠囊內(nèi),每日服3次,每次用溫開水送服3粒,空腹時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潰瘍的愈合。
2、胃脘部、脘腹部脹痛
主要表現(xiàn)為胃脘部脹痛或脘腹部脹痛,噯氣或放屁后略為減輕,舌質(zhì)淡紅,苔白或厚者。
方藥:小茴香、枳殼各12克,臺烏藥10~12克,川厚樸8~12克,佛手8~10克,陳皮、甘草各8克。
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飲、西瓜等),以及酒、糯米、紅薯、芋頭、黃豆等易產(chǎn)氣食物。
月經(jīng)來潮時小腹冷痛,面色蒼白無光澤,舌質(zhì)淡,苔白,疼痛處得熱則舒,疼痛嚴重者嘔吐,脈虛無力。
方藥:小茴香、川芎、當歸、香附各10克,淡吳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黨參各15克,炙甘草8克。
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忌食寒涼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飲、西瓜等。
4、睪丸鞘膜積液
主要表現(xiàn)為陰囊腫大,腫塊與陰囊皮膚并不粘連,且腫塊如囊樣,或經(jīng)醫(yī)院確診為睪丸鞘膜積液者。
方藥:小茴香15~18克,川楝子(炒香)15克,橘核12~15克,豬苓18克,臺烏藥12克,青皮、赤芍各10克,海藻(另包,用水洗去鹽分)12克, 蜜棗4枚。
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5、寒疝睪丸偏墜疼痛
疝氣俗稱“小腸氣”,表現(xiàn)為陰囊腫大、小腹冷痛,喜溫,面色蒼白,睪丸脹痛,步行或用力時較為明顯,平臥或休息時略為減輕,或經(jīng)醫(yī)院確診為“疝”者。
方藥:小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青皮、赤芍各8克,延胡、川楝子(炒香)、川厚樸各1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鹽分),蜜棗3枚。
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可連服3~5劑。
6、小粒尿路結(jié)石引起尿痛、排尿不暢
輸尿管下段結(jié)石或膀胱結(jié)石,凡直徑在0.4~0.6厘米,長度在1厘米以內(nèi),容易引起的尿痛、排尿不暢。
方藥:小茴香12~15克,臺烏藥、八月扎、虎杖各15克,雞內(nèi)金12~18克,金錢草20~30克,甘草10克。
用法:加水煎成5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一般服4~6劑。
【相關(guān)閱讀】
橘子變身五味藥 中醫(yī)告訴你各部位的功效
吃蔥也有講究:服用治陰虛的中藥忌食蔥
4種中藥零食要慎吃 寒涼體質(zhì)人群須注意
中藥驗方護肝養(yǎng)胃解酒
中藥類零食宜忌盤點:經(jīng)期女性勿食龜苓膏
含中藥成分保健品不可亂吃 使用不當更傷身
服用中藥期間應(yīng)慎食綠豆等具解毒功效食物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中藥火鍋
秋季最佳八種中藥雞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