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包原本是尾牙(農(nóng)歷12月16日)時才吃的小點心,如今已在臺灣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漢堡,白皙、松軟如包子一般,趁熱夾進(jìn)入口即化的豬肉和酸菜、再灑上花生粉與香菜,氣味芳香、口感絕佳。
棺材板 最具江湖地位的臺灣小食,非臺南的獨有小食-棺材板莫屬。所謂棺材板,即是將厚面包中間挖空,填入雞肉、蝦仁、馬鈴薯及牛奶等配料,再于厚面包面上沾上醬料,然后用刀叉逐塊逐塊的切來吃。由于材料豐富,一片棺材板便足以令你飽腹三日,滋味畢生難忘!但要謹(jǐn)記,棺材板要趁熱吃才夠滋味!
蚵仔煎 這是臺灣夜市里相當(dāng)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鮮的蚵仔是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將蚵仔淋上調(diào)和太白粉與地瓜粉的粉漿,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鍋以大火油煎,食用時再淋上特調(diào)的酸甜醬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臭豆腐 越臭越好吃的料理,只有臭豆腐!許多人對臭味撲鼻的豆腐往往不敢嘗試,但是一旦入口淺嘗后,便難忘其特殊滋味。作法簡單,只要將已發(fā)酵的臭豆腐直接放入熱油鍋中將表皮炸酥,起鍋后剪成入口大小的 4 小塊,再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嘗到外皮酥脆、內(nèi)部組織蓬松的特殊口感。
胡椒餅 圓鼓鼓的胡椒餅,其實并沒有想像中那樣辣,樣子也不起眼,但對一些嗜吃辛辣而又懼怕夏日天氣炎熱的食客來講,胡椒餅可算是暑天中一款可口的點心?局品椒ㄊ怯媚咎堪褷t子僥熱、鐵板僥紅,取出炭火后把餅貼在缸壁上,經(jīng)過十余分鐘,陣陣香氣撲鼻,胡椒餅呼之欲出了。臺北市萬華戲院巷口的胡椒餅攤,是三代傳承下來的,很有些名氣,每個胡椒餅售價臺幣印元。不少到萬華戲院看晚場電影的人,都要到這里買個揣上,再來一罐飲料,就可頂上一個晚上。
潤餅卷的餡料相當(dāng)豐富,包括燙熟的高麗菜、豆芽和蛋絲、紅糟肉、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卷皮包成圓柱狀即可,溫?zé)峥诟兴嗝牢,是相?dāng)受到歡迎的臺灣夜市小吃。
竹塹餅 香傳百年的古風(fēng)美味
當(dāng)?shù)厝朔Q為“新竹肉餅”或“糕皮餅”的竹塹餅,是用肥豬肉、紅蔥頭、冬瓜糖等做餡料的咸餅,新竹舊稱“竹塹”,取名竹塹餅,有保存古都風(fēng)味的深厚意涵。而烘烤后的竹塹餅,外皮松酥、內(nèi)餡柔軟,吃來蔥香滿溢,自然引人垂涎。
員山魚丸呈米灰色,看起來雖不甚起眼,卻是真材實料,其魚漿采用雙髻鯊、旗魚等高級魚料制成,魚漿拌上精肉,再摻入芹菜、紅蔥頭與三星鄉(xiāng)的蔥、韭當(dāng)配料,均勻攪拌,魚丸有無彈性,就得看這攪拌的時間與手勁的拿捏功夫了。由于地近南方澳漁港,魚料十分新鮮、便宜,才造就出魚丸的物美價廉。
魚丸可口,魚丸湯也別樹一格,煮魚丸的清湯加上豬大骨熬燉,清鮮爽口而不膩,再加上魚漿本身就略具咸度,因此完全不需鹽和味精調(diào)味,風(fēng)味自然獨特。香味四溢的湯頭,加上香噴噴的粗米粉和油豆腐,這樣的員山魚丸米粉,吃法的確很不一樣。
銼冰 一般所謂的銼冰,多指以刨冰機銼出的碎冰,加上綠豆、紅豆、粉圓、芋頭、愛玉等可隨意選擇的配料后,再淋上糖水的冰品,在夏天食用相當(dāng)沁涼舒暢。不過,相當(dāng)懂得吃的臺灣人,陸續(xù)開發(fā)出許多新的臺式冰品,如利用水果制成的芒果冰、草莓冰等季節(jié)性冰品,不僅清涼消暑且又富有創(chuàng)意。
阿宗面線 想零距離體會臺灣的平等主義,一定要去臺北西門町的“阿宗面線”,并付出排隊的代價。從最初街邊的流動面檔,到今天偌大的店鋪,唯一不變的,是那用柴魚頭湯熬制,韌性十足,還有入口清爽滑口的手拉面線,令人一試難忘。